do you pay tax on sports betting


储能人才被疯抢:人均五六个offer,总监年薪百万|36碳焦点

文 | 王方玉

编辑 | 苏建勋

当下中国最火热的行业,新型储能当之无愧。近两年,储能行业吸引了数万家企业入局,对人才的需求量也在暴增。

“储能公司的抢人大战,从去年就开始了。”储能行业猎头Ella告诉36碳。在她看来,储能行业成长太快,短时间内人才供给不上,才出现这种抢人的局面。

各大储能行业展,也成了挖人现场。

盛弘股份国内储能事业部总经理刘北在一次会议上提到,“最近各大展会上,有参展企业带着HR总监就在招人。

优秀的工程师现在平均人手5-6个offer。”上述猎头透露,目前储能行业内紧缺的还是以工程师为代表的技术类人才,总监级给百万年薪很正常。

和绝大多数爆火的行业一样,储能造富的机器开动,人心也跟随财富和职位浮动,“挖人”和跳槽也成为常态,甚至出现某些公司的核心技术团队集体出走的现象。

36碳发现,目前储能赛道里的创业公司不少都是老牌光伏、储能和电力电源行业上市公司的人才出走组成的团队。一位投资经理告诉36碳,在创业公司BP的团队介绍中,大厂背景成为一个重要的加分项。在业内,华为、艾默生、阳光电源、南都电源等老牌厂商,都曾有过储能届的“黄埔军校”的名号

人才的快速流动,经常被视为是一个行业动力与活力的表现。但过度的挖人和抢人,也折射出行业初期的野蛮生长和无序。

“(在展会上挖人这种疯狂的现象)其实也是一种人才的稀释,把一些顶尖的人才稀释到各个企业去。”刘北表示,“呼吁大家对储能健康良性发展多做一些关注”。

01

电力电子人才稀缺,薪资水涨船高

过去两年,火热的储能市场吸引了海量的新玩家的涌入,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在快速“井喷”。

企查查数据显示,截止到2023年8月3日,所属行业为储能、且在正常运营范围的相关企业已超过12万家。其中2023年前八个月的企业注册数,已经接近去年全年。

储能本身也是一个技术较为密集型的赛道,有着较高的技术门槛,非常依赖专业化的人才。以储能系统集成环节为例,其业务环节既涉及到锂电池的电化学领域、PCS(储能变流器)的电子电力领域的know-how,还需要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热失控的管理等,涉及到多个学科和专业。

“电力电子行业是一个非常依赖人的行业,需要一个比较庞大的核心技术团队。但电力电子技术板块的核心人才,实际上在全国来说是比较有限的。”天合储能一位PCS专家告诉36碳。

该专家表示,“每年从高校毕业的电力电子硕士,全国加在一起可能也就不到一万,造成这个行业的专业人才非常紧缺。”

科锐国际人力资源新能源领域负责人蒋雄在今年4月的一次会议中表示,大量资本跨界转型去做储能,初创储能企业在成立初期主要搭建的就是销售和研发团队。对应在人才缺口上,研发类主要是储能产品总监和研发总监,销售端是储能的销售总监、销售经理。

图片来源:猎聘大数据研究院《2023上半年就业趋势大数据洞察》

猎聘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2023上半年就业趋势大数据洞察》显示,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新能源、新材料、对话机器人、绿色低碳五个赛道的新发职位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长相对明显,其中新能源位列第二位,数量同比增长42.49%。

智联招聘在分析了38个核心城市招聘薪酬水平后,在《中国企业招聘薪酬报告》中指出,今年第一季度,新能源行业已跻身市场全部行业平均薪酬排行榜前十。

Ella告诉36碳,和其他行业相比,储能行业招聘的薪资水平处于较高水平,但并没有外界传的人均年薪百万那么高。“像我最近招聘的储能系统工程师,年薪在二三十万元左右,要价也就在五十万元以内。不过总监级给百万很正常。”

这些总监级别的高级技术人才,也是目前初创储能企业和新跨界储能玩家重点“挖人”的对象。36碳了解到,目前一些头部的储能创业公司团队,背后多有相关的大厂工作背景。如奇点能源的创始团队来自于特变电工,中宏科创的创始团队来自于远景能源和华为等。

同时高级技术人才的“出走”也是最让大厂头疼的地方。高级人才的流失很容易导致企业核心技术的泄漏,也会影响到人才队伍的稳定。现实中,核心技术人才离职并挖走老东家大批员工的情况并不罕见。一些大企业因此被迫涨薪,以防止高级员工的流失。

02

人才争夺战背后,储能行业野蛮生长

人力流动本来是一种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快速的流动常常是一个行业动力与活力的表现。在创业公司更灵活的管理和激励机制下,优秀人才可以有更强的动力、更大的空间进行创新。

但当数万家企业齐齐涌入一个新赛道,当企业把招聘的阵地转移到展会,这种对于人才的争夺就已经有了“变形”的意味。

一家储能初创公司正在大力招揽专业人才 图片来源:猎聘网截图

“变形”的抢人动作背后折射出储能行业发展初期的野蛮生长和无序:当专业人才高度紧缺,供不应求,如此多跨界和新入局的储能企业该如何打造出专业能力?

如刘北所说,这不仅仅是对大企业人才的稀释,同时也为行业的健康发展埋下一定的隐患。

“很多干光伏的人干储能,一些外行的人也干储能,大量的人涌进来,不专业的选手上场了,这种事情在光伏发展过程当中是确确实实出现过的。” 隆基绿能产品管理中心总裁吕俊在一次会议上就该问题表示,在特别高涨的时候一大堆人拥进来,导致一系列问题出现,这样对这个行业有很大的危害。

远景能源储能事业部总经理郑汉波也曾在今年的发言中提到,储能当前的处境与此前的光伏逆变器、风机制造行业相似,早期市场快速增长,行业内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他认为随着行业发展,质量和运维压力凸显,那些没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很快消失。

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自然规律,如郑汉波所说,同样的行业早期的野蛮生长和快速洗牌已经在其他新能源领域频频上演。

以光伏逆变器环节为例,阿特斯的董事长翟晓华曾在央视节目上表示,2012年上海SNEC展会上,逆变器厂家多达439家;到了2013年则只剩下286家,而2013年4月至今,还出现在国内光伏逆变器采购招标的企业已仅有40家左右。

在此背景下,也有部分从业人士担忧,储能企业疯狂招人,会不会来得急去得快,“前期大量招聘、后期大量裁员”?

猎头Ella告诉36碳,由于行业刚起步,不确定性因素较多,目前储能企业的高管和技术人才对于跳槽普遍较为谨慎,因此想赚到丰厚的猎头费用也并不容易。

总体而言,国内外储能市场仍在快速扩容当中,这个有潜在万亿市场的新赛道仍然有巨大的成长空间,对于人才的需求还将持续增长。

配合储能行业在我国整体经济中的发展地位提升,目前我国高校也开始为储能行业培养专门的专业人才。今年4月,教育部发布《2022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上海交通大学、石河子大学、西南科技大学、北方工业大学、江苏大学等在内的23所大学将开设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

知名教育博主张雪峰对于储能行业的发展也高度看好。他向填报志愿的学生和家长重点推荐的几个专业其中就包含了能源与动力工程、电气自动化等储能相关专业。

上述猎头告诉36碳,长期来看,专业人才培养对于我国储能事业的高水平发展有重要意义,但按照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周期,短时间内高校培养的相关专业人才数量不会有数量级上的改变,市场人才供给可能仍然偏紧。

| 本文题图来自:IC photo

发布于:北京市
意见反馈 合作

.... It isn't sell of the place for the....

Testing websites can potentially be a lucrative side hustle Website testing is invaluable in today's marketplace, where websites play an integral role in both small and large brands' ability to reach, engage, and convert online customers. It's not enough to have a website-the website needs to be optimized in a manner that fosters positive brand associations and ultimately drives profitable conversions.

sports betting in georgia

2. Apply to the influencer program No matter what route you choose, promoting products through your Amazon storefront is a great way to monetize your influence.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